实地踏勘了杭州的主要市集和各种货物的行市。对杭州的贸易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看来,在杭州最容易来钱的还是丝绸业和茶叶行业。
自唐宋以来,江南就以种桑养蚕著称,明代尤其发达。特别是太湖下游的苏州、湖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都是重要的蚕桑产区,每年都要生产海量的生丝和绸缎,而杭州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但浙江全省的货物在这里流转,连来自南直隶的苏州、湖州的丝产品也在此地集散交易。
至于茶叶,浙江本身就是产茶大省,而邻近的皖南又是茶叶的重要产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安徽茶叶通过徽杭古道运到杭州来,在杭州当地加工集散。
丝绸和茶叶都是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在内贸中也是受欢迎的大宗商品。如果能在杭州控制一丝一茶,在利润上不会比雷州的糖差多少。
不过要如何插手这两个行业,赵引弓一时还打不定注意。他对蚕桑业和茶业都不熟悉,更不用是17世纪的状况了。
想来想去还是要找一个熟悉行业的人来带路才行――正好这时候蔡实又从外面收容到一户沈姓人家,说是愿意入府为奴的。
“他家情愿全家投效入府。”蔡实说着递上一张帖子。上面开列了这户人家的全家姓名、年龄、xg别清单。
赵引弓见帖子上新投效的这户人家一对夫妻三十上下,下有三个儿女。最大有十三岁,最小的只有五岁。
全部卖身价只要十两。便宜的简直不敢相信――别得不说,光他们家这个十三岁的女儿,交给人牙发卖起码也能卖个二十两。赵引弓倒有些迟疑了,这户人家卖身算是什么来路?
蔡实说这家人是仁和县的蚕农,原本家中还有几亩桑地,不合去年养蚕的时候桑叶短缺,借了高利贷,利滚利的一家子的土地房屋全给债主收走了,现在走投无路,情愿卖身为奴。只是要求契内注明“不能离散骨肉”、“主家远迁离杭准自赎”二条。
怪不得他们只要十两银子,赵引弓心想,原来在这里还有个伏笔。早听说过浙江人处事精明能干,看来这是由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老爷,他们原本就是蚕农,养蚕、种桑、缫丝全是行家里手。老爷若是买几亩桑地,交由他们打理,不愁每年不落个百十两银子的用度……”
蔡实说得起劲――最近他看到老爷经常注意绸缎生丝方面的事情,认为他肯定对此有兴趣,所以又添了这么一番话。
赵引弓点头表示满意“不错。就留下吧。”
“要不要传来给老爷磕头?”
“当然。叫他们来。”
不一会,蔡实便带了人过来。一家子挤在台阶下给赵引弓磕头。赵引弓瞧了瞧,虽然是乡下的作田的百姓,样倒还齐整。尤其是主fu,二十岁的样,长得jio小玲珑,眉目清秀,一副江南水乡女子的样,大女儿还没发育,样也很可人。而且母女都是天足――赵引弓很是满意。
“先在下房里拨一间安置。”赵引弓吩咐蔡实,“照规矩办。需要的衣服伙食照规矩一体拨给,不得短少。”
“是,小的明白。”蔡实哈腰道。说着又呵斥道,“还不赶快谢过老爷?”
几个人赶紧又跪下磕头。赵引弓问道“你们是蚕农?”
“是,小的过去以种桑养蚕为业……”男人赶紧说道。
“这么说你们对养蚕很在行了?”
“小人们过去就是以此为业。”男人说道,“小的种桑,老婆和女儿养蚕缫丝。缫了丝再卖给丝客人,以此为生。”
“嗯,那你就说说,本地方的蚕桑是怎么一个买卖?详细说来与我听。”
“是,老爷!”男人新投靠入府,原本惴惴不安,现在听说家主要他说说种桑养蚕的事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