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以林埌为首的,多次来邀他出门“玩耍”,说要请他感受感受江淮风月与京都有何不同。
贾琏自然知道他们真实的用意,却也不屑于拆穿,每次皆含糊推诿过去。
最后一次他们聚众到院里来,半拉半劝的,竟大有将他架出门去的架势,不过被张勇露出两臂肌肉,再轻轻一吼,就吓得他们一个个屁滚尿流,再也没敢来骚扰过他。
作为回应,贾琏倒也没有客气,只不经意间在老管家耳边提了两句,相信老管家会帮他传到林如海的耳朵里的。
到了第三日凌晨,一切准备就绪。
林家大门口,贾琏来到林如海身边,低声道:“姑父,时辰到了。”
“嗯……”林如海的目光在木棺上逡巡良久,亲手将上面系着的白绫铺平,最后长长一叹:“走吧。”
管家闻声唱道:“启灵~!”
哀乐响,哭声起……
所有送灵之人,跟随着抬起的灵棺,缓缓出了林家大门。
灰蒙的街道两旁,早已布满了竹竿穿起来的白灯笼,显得异常清冷。可是那一排排白灯笼之下,却设立着一顶顶青的白的帐篷,每个帐篷前,都有小小一张祭桌,鼎内燃着香。
那是扬州府的官员、士绅们设置的祭棚,一眼看去,仿若没有尽头。
那些府邸,有的是派家中子弟、管家代祭,有的则是亲自前来。
贾琏此时的任务,就是帮着林如海,与这些人寒暄致谢。
出了设有祭棚的路段,长长的队伍开始匀速向前行进。
贾琏偏头看向灵棺前那道小小的瘦弱的身影。
她显得那样的娇弱,只是抱着母亲的灵牌,就像是耗费去了她所有的力气,贾琏真怕一道晨风就将她吹倒了。
因念及要到城外还有好长的路,贾琏便向乘马而行的林如海道:“姑父,林妹妹身体娇弱,况且身上的病也没好,这么长时间吹风恐怕伤了根本,还是让她坐车吧。”
林如海看了一眼女儿,“也好。”
贾琏便招手让人赶马车上来。
“不用了,谢谢琏二哥哥……”
这两日的时间,林黛玉也见过贾琏几次,多是在灵堂内,所以也没有最初的陌生。
听见贾琏对她的安排,她偏过头来,很是坚定的拒绝。
他知道贾琏故意说她病没好,是为了让她可以名正言顺的坐车休息。
但是她知道,她并没有病,或者说,她一向如此,病弱是她的常态。
虽然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她确实感觉有些累,但是她身后是她母亲的灵柩,她怀中抱着的,是她母亲的灵牌。这个时候,她不能离开。
一则这是她最后能为母亲尽孝的机会,二则,她不能让这么多人小看她!
林如海爱怜道:“你琏二哥哥也是为了你好,大家都知道你的身子状况,便是你母亲也不会因此责怪你的,就听他的吧。”
黛玉只摇摇头。
贾琏看出黛玉眼中的坚定,心下不由的更生怜意,于是转身对林如海道:“林妹妹一片赤诚之心,既如此,便依她的意思吧。”
如此,林如海虽然不免担心,还是只能作罢。
白色的长龙蜿蜒前行,总算在半个多时辰之后,抵达南城门。
城外是早已预备好的运送灵柩的马车。
从扬州虽然可以从大运河转长江至苏州,但是一来所费时间长,二来也周折不便,所以林家决定走旱路用马车护送灵柩回苏州。
看着母亲的灵柩被族人们合力抬上马车,林黛玉哭的泣不成声,身子几近不能站立,幸好有旁边的丫鬟和奶嬷嬷搀扶。
贾琏忙将马车牵来,亲自扶黛玉上车。
黛玉这次倒没有再坚持,站在车上,对着林如海欠身一礼,又对贾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