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的一年来到了(3 / 4)

答案是隐瞒了二百亩田,对比张家的八千亩良田来,区区二百亩田显然不值一晒。

但就是这二百亩田,却叫张家人很快就感知到了什么是痛彻心扉。

他们的份额被消减了!

消息传来后张家人直接懵逼了。

这两年他们借着岛上的特产,优质铁器可不单是农具五金,还有优质兵器,甚至是一些枪炮,再加上水泥和食盐,那混的不要太惬意。

走南闯北全都是各方势力的座上宾。

大家都在眼馋张家人手中握着的好东西。

可现在家里的份额一下子被砍掉了一半,不止是要命么。

很多东西他们早就已经许诺出去了啊。

张家人的影响力和实力放在整个淮扬根本就是个屁,但崇祯十九年的新春,他们这儿却吸引了大批目光的降临。

谁都知道这张家是秦朗的‘妻族’之一,秦朗最初之所以在海州士绅中打开局面,他手中实打实的军力是一方面,与张家、颜家等的联姻,不得不说就是另外一个方面了。

可现在就连张家都受到了如此严厉的触发,可是真有些吓人。

吴家、阮家、颜家全都拍胸脯庆幸着。

这三家人真的也险些一脚踏错啊。

身为利益阶层,千方百计的算计自己的利益,这本身没什么错。也不代表着他们就不忠诚于秦朗了,那只能说是本能的反应。

可谁能知道呢,秦朗的反应会那么大呢。

这种触发是专门针对张家这种与岛上有密切商贸往来的家族,那些没能在岛上的‘铁器’贸易中分得一杯羹的家族们,他们同样面临着各种隐形的限制。

比如在各县接下的新官府官僚公务员的选用中,就绝不会有这些家族的人。

秦朗拿下了这些个县,自然就不会继续按照老朱家的那套来统治各个县境。

从城内各机构的负责人到各机构下属的差官公员,以及城外各乡镇的公署,那不管是官员数量还是差官数量,数字都远超过老朱家时候。

这里说的是算上白役数量的朱明官差。

加上秦朗也不是苛待下属的朱元璋,哪怕不是在高薪养廉,官员俸禄也远比不上大怂老赵家,但一县官僚官府俸禄开销之耗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数十倍甚至百倍于朱明的。

想想秦朗将在各地陆续设立的学堂、医院和剧团,光是这些个机构就要用到多少人啊?

哪怕那些公员官差的俸禄远比不上县老爷,可他们的数量超级多啊。

也就是在淮扬之地,只要地方的税务不出什么问题,说实在的一县赋税绝对是能养活得了县内大大小小的官的。

可要是换到中原、西北这种兵灾人祸摧残之极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下,秦朗可就不敢保证一县赋税能养活一县官僚公员了。

所以秦朗很重视贸易,即便他现在都还没有发力。

一家家一户户被上了黑名单的主儿,现如今很多人还都没意识到天花板的来临呢。

倒是张家这种人最先感觉到了不对,却怎么着也想不出化解之法。消息传到张妙兰处,张妙兰直接就病了。

家里可真是给她长脸,其他人家谁都没动,就张家能耐不是?

那现在就好好的显摆自己的能耐吧。张妙兰气的心口直疼。

吴家、阮家、颜家都躲过了这一劫,全盘融入秦朗体系的温家更是完美的躲过了这场劫难。

他们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部门,有太多的机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了,哪怕很多消息都不是直截了当的消息,但汇总起来,温家人也大体能判断出前途来。

他们才不会因小失大呢。

反正吃一堑长一智吧。

先前有了胶东做例子,海州邳州的清丈进程就顺利了很多,而现在有了